小橡樹親子園的親子課上家長和兩歲多的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做音樂usb游戲。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眾所周知,音樂對兒童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平衡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提高孩子的情商,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但怎樣才能恰當地利用裝潢音樂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家長的做法其實存在很多誤區。早教專家指出,音樂教育並不是簡單地讓孩子聽歌、唱歌,同時家長也不要把音樂“神聖化”,唱歌跑調的家長,同樣可以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
  音樂培養花店創造力
  “孩子兩歲的時候,我就發現她對音樂特別感興趣,聽見音樂就會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咯咯直樂。在家裡,我就常放包括京劇在內的各種音樂給她聽,她非常喜歡劉歡的歌。”劉女士並沒有音樂專業背景,但她很在意對孩子永慶房屋的音樂教育。“我覺得音樂對孩子性格的發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能鍛煉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情感更加豐富。”
  “低幼齡兒童都是通過圖像形成認知的。通俗地說,音樂可以打開孩子的畫面感,通過音樂引導孩子關鍵字有意識地進行想象,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菲蓓爾快樂藝術教育創始人馬駿解釋,這樣音樂就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0-15歲兒童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早教顧問盧瓊指出,創造的本質是提高效率,解決問題。“要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就不要替孩子去設計,讓孩子自己去挑選。所以在進行音樂教育時,就是讓孩子多聽、多參與、多感受。”
  不要只是當聽眾
  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教育機構專門開設了音樂的早教課程。在小橡樹親子園的一堂親子課上,家長和兩歲多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做著音樂游戲。老師利用沙蛋等道具,讓孩子隨著音樂做各種動作,比如聽到高音時就舉起沙蛋,聽到低音時就放下。有的游戲還是在一小段古典音樂中進行的。
  “我們對6個月到6歲的孩子的音樂教育以游戲為主要形式,通過游戲讓孩子去感受音樂的節奏、音高和旋律。這樣可以鍛煉孩子聽覺的敏感度,為孩子以後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打下基礎。”小橡樹親子園教學主管張偉認為,家長也可以在家裡設置一個音樂環境,和孩子進行家庭音樂游戲。除金屬樂和電子樂不太適合外,家長可以為孩子播放各種音樂,最好是結構清晰的,樂段有對比的。“需要註意的是,家長和孩子不要只是當聽眾,而是要互動起來,比如隨著音樂的節奏跳一跳,扭一扭。”
  馬駿則建議家長,要對孩子的聲場環境做一些保護。“耳朵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通道,小孩子不會看不會說的時候已經會聽了。如果孩子經常在嘈雜的環境中,就不會對精細的聲音敏感。因此,為孩子放音樂的聲音不要大,家長也應儘量輕聲和孩子說話,兩個人能聽見就好,不要大聲呵斥責罵。此外,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去關註生活中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鍋碗瓢盆的聲音、器皿裝上東西的聲音,讓孩子去描述。”
  ■ 誤區
  1 家長唱歌跑調,所以不在孩子面前唱歌。
  一些家長唱歌跑調,怕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唱歌。“這是家長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唱歌跑調是不會遺傳的,孩子模仿家長可能學會的是跑調的歌,但不一定孩子唱歌就會跑調。”小橡樹親子園教學主管張偉指出,家長的參與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唱歌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開口唱。張偉建議唱歌跑調的家長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唱。
  2 孩子製造出聲響,家長就嚴厲制止。
  低幼齡的兒童對聲音比較敏感,有時吃飯或玩耍時,會用筷子敲碗等製造出聲響,並以此為樂,有些家長這時就會大聲呵斥,嚴厲制止這種行為。
  菲蓓爾快樂藝術教育創始人馬駿認為,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體驗,他們製造出的聲響也可能就是有節奏的,要保護他們的體驗。如果孩子製造出的聲響比較刺耳,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去引導,教他把聲響變得悅耳一些,家長甚至可以和他一起體驗。如果孩子製造出的聲響確實影響別人,應該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換個時間或換個地方。
  3 讓孩子過早學習樂器。
  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四歲半甚至更早的時候就送他們去學鋼琴等樂器,其實這段時期孩子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肢体控制能力也較差,註意力也很難集中,並不適合學習樂器。
  “這種過早的專業的強化型訓練並不適合孩子核心能力的培養。”早教專家盧瓊建議,孩子應該在6歲之後再學鋼琴。
  4 長時間讓孩子聽音樂。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聽音樂有好處,就長時間放音樂給孩子聽,甚至睡覺的時候也放,這樣做可能會破壞孩子聽覺的敏感度。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選擇在幾個時間段為孩子播放音樂,如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睡覺前。音樂的聲音不要太大,同時也要關註孩子的情緒,孩子不想聽不要違背他的意願。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孔悅  (原標題:家長唱歌跑調?照樣可以音樂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ulccryd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